不需要任何學習和考試
交錢就能自考包過
否則退款
用錢就能取得學歷?
這樣的培訓機構真的靠譜嗎?
廣東一名男子就因輕信成都一家培訓機構,交費一萬多元在網絡報名自考本科,2年后既沒拿到證書,也遲遲未收到培訓機構的退款。
律師提醒,如有類似公司承諾不需要通過學習和參加任何考試即可取得本科學歷,其或涉嫌虛假宣傳或欺詐,請市民切勿輕信“交錢就能換學歷”。
男子交費1萬余元未取得證書
申請退款遲遲沒拿回報名費
李先生是廣東人, 2019年7月,他在網上搜尋成人自考的相關信息。一名自稱是四川某教育咨詢公司的孟老師主動聯(lián)系上他。
孟老師稱,只要付費,就能幫其拿到自考的本科學歷?!安恍枰魏螌W習,包拿學歷,就是交錢等著拿證就可以了?!崩钕壬Q,對方告訴他,拿到證書的費用總共是22000元,分三次支付。首先繳納1000元定金,簽訂入學協(xié)議后,再繳納12600元,剩余的款項在拿到自考學歷和學位證書后付清。
根據李先生提供的入學協(xié)議,該公司需按照協(xié)議約定內容,幫助乙方獲得自考本科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乙方不需要學習和參加任何考試。報讀院校為某高校環(huán)境藝術設計。約定時間為“自協(xié)議簽訂后的1.5年內,協(xié)助乙方取得自考本科學歷證書,2年時間內取得學位證書?!?/p>
李先生對此深信不疑。在與這位孟老師溝通后,他向孟老師提供的一個賬戶名為“向某”的銀行卡賬戶轉賬了1000元作為定金。等孟老師郵寄過來的入學協(xié)議簽訂后,又向該銀行卡轉賬付款12600元。
2021年1月,到了協(xié)議約定的學位取得時間,教育咨詢公司遲遲沒有回應,李先生著急了。他多次聯(lián)系對方公司,最終得到回復稱,因公司無法繼續(xù)履行約定,請李先生申請退款。
李先生稱,從2021年1月申請退款開始,到目前為止,自己一直未收到退款,對方公司也一直沒有給到準確的退款時間。“他們也沒說不給錢,就是一直拖著。”
教育咨詢公司
“渠道”暴雷 資金“惱火”退款難
4月9日,記者前往位于成都市青羊區(qū)的四川某教育咨詢公司,了解李先生的退款事宜。一負責人稱,由于公司目前資金方面確實比較惱火,針對學員的退款,現(xiàn)在都是退一部分,在規(guī)定期限內再退另一部分。當日下午,李先生收到了該培訓機構的退款合約。合約顯示:本月25日處理30%,5月10日處理到70%,5月25日處理完。
交錢能包過?公司如何操作呢?該公司員工解釋稱:“自考本科,除了全國統(tǒng)一考試,還有校考。校考是由(學校的)學習中心負責,當學校放出校考項目后,就會有培訓機構上前和學習中心簽訂合作?!痹搯T工稱,當機構和學校的學習中心簽訂合作后,培訓機構就有了自己組織考試的權利?!昂炗啠ê霞s)后,機構能夠自己組織考試、安排考場,(自主)通知學員去哪考。”
無法履約,退款為何這么難?對此,該員工稱,“受疫情影響,許多考試不能如期進行,是無法幫學生獲得學歷的主要原因。但是錢已經提前交給了‘渠道’方面,‘渠道’沒有退款,公司也在找他們要錢?!痹搯T工口中的“渠道”,是指學?!皩W習中心”。而 “渠道”具體有哪些,該員工則閉口不談。
并非孤例:交錢沒能拿證
數(shù)十人網絡維權
搜尋該公司信息發(fā)現(xiàn),李先生的情況并不是孤例,還有數(shù)十人也有類似的遭遇,正在進行維權。
A某留言稱,自己通過網絡結識該公司張老師,于2020年7月28日網絡轉賬付款支付了50000元,并簽訂報考某大學研究生保錄協(xié)議。同年11月10日確定無法報考后,提出退款申請?!爸笤摴締T工均以老板不在,老板不接電話等理由不給退款,答應的退款也是一拖再拖,沒有具體期限。”
B某通過網絡結識該公司銷售老師,并支付18000元,簽訂高中音樂教師資格證的協(xié)議,同樣并未取得資格證,未能成功退款;C某通過網絡結識該公司向老師,支付12500元預付款,并簽訂某大學專升本協(xié)議?!耙恢钡鹊?021年2月還沒辦理完成,退款事宜也是一拖再拖,沒有具體期限?!?/p>
這些案例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先通過網絡方式聯(lián)系到該公司員工,并與該公司簽訂協(xié)議。隨后,與學生聯(lián)系的員工大多以離職為由,將學?!敖虅仗帯蔽⑿磐平o受害者。在此之后,學生通過微信催促該公司退款,“教務處”則會以各種理由和借口進行推脫。
律師說法:“不需考試 交錢包過”
或涉嫌欺詐
針對此事,四川明炬律師事務所律師夏畦凇介紹,自考本科是我國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需參加全國統(tǒng)一考試。
該公司承諾不需要通過學習和參加任何考試即可取得本科學歷,涉嫌虛假宣傳或欺詐。雙方簽署的合同中明確約定退款了條件及期限,則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若該公司在退款條件成就時未履行退款義務,當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訴。
四川發(fā)現(xiàn)律師事務所律師田萌萌認為,如果雙方簽訂的培訓服務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那么應屬合法有效,雙方均應遵守。若合同內容違反法律規(guī)定,例如“不需要參加考試即可取得相關學歷證書”則涉嫌欺詐,合同無效,當事人可以要求退款。并且,該公司或涉嫌合同詐騙,情節(jié)嚴重的話,可追究相關當事人刑事責任。
律師提醒,切勿輕信“交錢就能換學歷”。
來源:今日頭條客戶端,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學校共青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