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歷提升行業(yè)有一個熱搜,說的是教育部發(fā)了一個公文,要求事業(yè)單位,國有企業(yè),要帶頭扭轉唯學歷,唯名校的風氣,在招聘公告以及實際操作當中,不能把畢業(yè)院校學習形式像全日非全制當作一個限制性的條件,那很多成教學歷培訓機構就把這個信息當做是個噱頭來進行招生,就是說這個全職和非全制它的含金量一樣了,快來報名,那實際上是不是這么回事呢?
給大家講一下,首先這個公文,是個好消息,特別對一些非全日制的同學來說,他無疑是縮短了跟全日制學歷的競爭的距離,但是我們要理性的看待這個事情,因為在幾十年前就發(fā)布過公告說過的啊,像自考,成考,網(wǎng)絡教育,電大,國開這些非全日制學歷,它也可以享受到全日制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同等的待遇,但是實際當中,過了幾十年的,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在招聘員工的時候,還有一些證書類的考試,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只要全日制的學歷,包括很多公編考試,你是有參加報考的資格而已,實際錄取的過程和結果了?大家都懂得所以這個公文發(fā)出來呢,他確實是個好消息,但是要等到它全面的落地,可以享受到這個政策,估計還要等很長的一段時間,這些非全日制學歷的同學還是要繼續(xù)的努力提升自己,畢竟學歷不夠,可以通過能力來湊。那對于不了解政策,什么叫非全日制學歷的第二學歷的同學,那你可以關注我,不懂就來問陳老師!尤其是錯過了2019-2021百萬擴招的,更要珍惜今年個別省份的自主政策,能給大家機會,給大家希望,這就是教育部。教育局一直在努力的事,重點是別人在給你機會。給你使勁,你不當回事,那不就是白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