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杰制作的地圖,幫助隊友們盡快將物資送到居民手中。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 通訊員程政錕 攝
志愿者幫助長者掃碼。
一線直擊 10月下旬,在海珠區(qū)海幢街,市民總能在核酸檢測點看到一個高大的身影——廣州青年防疫應急志愿者儲備隊(以下簡稱“市級儲備隊”)隊員、來自中建八局華南公司安裝分公司的小王。剛從學校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不到半年的他,積極響應團市委號召,參加了核酸檢測、重點人員信息排查等志愿服務?!半m然來廣州才幾個月,但我已經(jīng)把這里當做是第二個家。為了守護這個家,需要防疫志愿者的時候,我都會積極報名。”他說。 連日來,還有許多青年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廣州防疫“安全網(wǎng)”。10月23日以來,團市委會同11個區(qū)團委、市級防疫應急志愿者儲備隊組織5723名青年志愿者參與防疫工作,累計上崗23440人次,服務時長9.37萬小時。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姝泓、林曉麗、任珊珊 見習記者徐依勵 通訊員穗團宣、程政錕、林偉吟、黃睿(署名除外) 我是流調(diào)志愿者: 如何避免被當作“詐騙” 她自制視頻來解答 “曾經(jīng)我與大家一樣,對流調(diào)志愿服務一無所知,拿起電話不知道該說什么。但是請放心,大家聽完培訓,配合觀看培訓視頻,相信就能很好地開展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自己需要核查的信息是什么……”10月24日晚,青年志愿者小劉正通過網(wǎng)絡,為超100名準備參與流調(diào)志愿服務的青年志愿者培訓。 初次參與流調(diào)志愿服務,要和電話另一頭的市民說什么?被誤解是電話詐騙時如何證明自己?……這些問題在培訓后,都能獲得解答。 “00后”的小劉今年7月剛畢業(yè)便加入了廣州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開展培訓時,她喜歡與青年志愿者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還記得一開始參與重點人員信息排查時,我遇到一些反詐意識比較強的市民群眾,質疑我是不是騙子?!币婚_始,小劉心里有些難受,畢竟以前參與其他志愿服務時,從未遇到過那么多的“不被理解”。但是,她很快便調(diào)整心態(tài),耐心地開展工作,細致核查,為了與時間賽跑、與病毒博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開展服務,做到幾千條信息不漏一條。 完成志愿服務之余,小劉還認真梳理和總結自己參與重點人員信息排查志愿服務的經(jīng)驗,專門剪輯了一條培訓視頻,從信息核查、規(guī)范用語、可能遇到的問題等幾個方面,為其他志愿者們做全面細致的解答。 據(jù)統(tǒng)計,10月13日起至今,在團市委的統(tǒng)籌下,市區(qū)兩級聯(lián)合發(fā)動高校大學生組成信息排查志愿服務隊伍,線上遠程協(xié)助海珠、白云和花都對重點人員的居住地、核酸檢測、行程軌跡等情況進行登記核實,累計核查41806條重點人員信息,其中10月24日起至今核查28570條信息。 我是社區(qū)志愿者: 走遍轄區(qū)每個角落 他為隊友繪制配送地圖 10月21日,廣州工控突擊一隊收到了最新指令,開始負責五華村三社西區(qū)約1000戶居民的物資配送工作。新華街道五華村內(nèi),人口密集、外來人口較多。前期,由于人生地不熟,突擊隊員需要反復繞路,常常需要3~4小時才能將物資配送到居民手上。 “怎么樣才能將物資又快又精確地配送至居民手中呢?”任務開始的頭兩天,這個問題一直在突擊隊負責人的腦海中縈繞。 “隊長!讓我去給大伙做‘偵察兵’吧!”關鍵時刻,青年黨員楊俊杰挺身而出、主動請纓,發(fā)揮其在花都長大、能使用當?shù)胤窖耘c村干部溝通的優(yōu)勢,跟隨當?shù)卮逦?、?jīng)濟社工作人員走遍轄區(qū)的每一個角落,為隊友摸清每一棟居民樓的門牌號和戶數(shù)。 “整個轄區(qū)一共60棟居民樓,沿十四巷至二十五巷、以東西走向分布,物資配送倉庫剛好處于區(qū)域幾何中央……”10月23日,楊俊杰在當?shù)卮迳绻ぷ魅藛T的陪同下,頂著烈日步行3萬多步,用不同顏色的鋼筆標注好每一棟居民樓的位置、門牌號、戶數(shù),繪制好一張物資配送地圖。 “有了這張圖,對于我們來說是如虎添翼?!睏羁〗芤换氐酵粨絷牼频?,便與隊友們商量起工作方法。最終,隊員們一致同意將負責區(qū)域一分為三,由3個小組同時配送到居民樓下,聯(lián)系樓長讓居民領取物資。在合理、科學的分工安排下,隊員們的工作時間較首日減少了2/3,居民們也能更快、更有秩序地領取到物資。 “謝謝大白天使,你們辛苦了!”當突擊隊員將物資包遞到居民手上時,居民們自發(fā)地鼓起了掌,一聲親切的“大白天使”,一句衷心的感謝,讓隊員們連日的疲倦一掃而光。 我是核酸檢測志愿者: 就地上崗變身“大白” 她們還是“生活委員” “我們是醫(yī)護人員,也有抗疫經(jīng)驗,加入核酸采樣志愿隊伍我們責無旁貸。”近日,家住南洲街道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呼吸科林漫妮護士、肝膽外科趙佩英護士根據(jù)疫情防控要求居家隔離,聽聞社區(qū)工作人員不足, 這兩名年輕的共青團員,主動請纓成為“大白”,擔負起“上門掃樓”核酸檢測采樣工作。 “我們這里社區(qū)志愿者很多,但是能夠采集核酸的人卻很少。所以我們主動表明自己醫(yī)護人員的身份,加入抗疫隊伍。”林漫妮和趙佩英表示,當?shù)厣鐓^(qū)有“足不出戶”的管控區(qū),需要上門做核酸檢測,她們則依據(jù)安排負責三條巷子和三棟樓的掃樓核酸檢測工作。 “雖然每經(jīng)過一戶都需要重復一遍流程,但絕對不能馬虎。我們也會了解居民家里的物資儲備是否充足,會統(tǒng)計好他們的需求,再跟社區(qū)聯(lián)系。”趙佩英說,承包掃樓工作不僅只是采集核酸樣本,還能親自接觸到被封控的居民,盡己所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除了掃樓,在需要時她們也會兩人配合,一人掃碼,一人采集核酸樣本,為樓下排隊做核酸的居民新開一條核酸檢測隊列?!靶迈r血液”的加入,給居民帶來便利,更給其他志愿者們減輕了工作負擔?!白鳛獒t(yī)護人員,又是年輕群體,需要時我們就應該站出來?!?“30號我們掃樓到晚上,巷子里很黑,好不容易找到地方,那位阿叔一接到電話立即下來接我們,提前把每一層樓道里的燈都打開,自覺地打開核酸碼配合工作,還多次對我們說‘謝謝,辛苦了!’我覺得很暖心,讓我覺得我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