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與任課老師聯(lián)系,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也選擇通過各種網(wǎng)絡社交工具而不是面對面交流 對于處在不同求學階段的學生,“最完美老師”的標準不盡相同。那么在大學生眼中,理想的老師是什么樣?當下大學校園里師生之間的互動狀況又如何?在教師節(jié)之際,“騰訊教育-麥可思-大學教師”調查為讀者揭示了部分答案。 該項調查在8月中到下旬時進行,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共有4441位學生參與調查,其中約60%為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高職生各占約20%,調查結果僅代表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人群的狀態(tài)。 35%的本科生與任課教師一年無聯(lián)系 調查顯示,目前在校大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聯(lián)系及交流方式與以往有很大不同。該項調查中的師生聯(lián)系指學生除了每周上課與老師見面外的其他時間的聯(lián)系。被調查的本科生中,只有36%的人與任課教師每個月都有聯(lián)系,同時也有35%的人一整年與教師無課外聯(lián)系。 如今通訊與網(wǎng)絡發(fā)達,學生與任課教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大大減少,只有一半的參與調查本科生表示會通過這種方式與老師互動。有19%的本科生表示會通過QQ、微博、SNS網(wǎng)站等時下流行的網(wǎng)絡社交工具與任課教師聯(lián)系。一些學生表示,之所以課外與老師聯(lián)系少一方面是“不愿打擾老師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是“沒有老師的聯(lián)系方式”。但出現(xiàn)“師生零交流”的狀況也折射出目前在校大學生治學和求知的消極心態(tài)。 此外,調查還顯示,碩士生與導師之間的交流頻率與導師帶研究生的數(shù)量密切相關。在自己導師帶有16個以上學生的研究生中,近四成的人表示一個學期只有一次機會能和導師做一對一的交流。 本科、高職生看重教師“授課水平” 調查顯示,作為一個老師,“課好”是硬道理。不同階段的大學生們在評價任課教師時,一致認為“授課水平”最重要。55%的本科生和51%高職生選擇了此項作為評價老師的首要標準。但在碩士生中,這一項的比例僅有33%,同時有33%的人認為導師的人格、品行十分重要,還有29%的碩士生認為“科研能力”最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被調查的高職高專生中,有14%最看重任課教師的“親和力”,遠高于其他兩類學生,這或許與高職生群體自信心相對不足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