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號大學就是一個金字招牌,如今申請國字號大學的路徑基本已經(jīng)被堵死,更顯得國字號大學的稀缺。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有些國字號大學被迫更名,例如中國紡織大學更名東華大學,中國煤炭經(jīng)濟管理學院更名山東工商學院;也有一部分選擇合并到985大學,例如中國金融學院合并到了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但是位于北京的這一所國字號大學,最終選擇了停辦,存在時間只有16年,讓人唏噓不已!這就是曾經(jīng)隸屬于新華社管轄的中國新聞學院,妥妥的部屬高校!
中國新聞學院成立于1986年1月24日,1998年10月21日,中國新聞學院宣布1999年停止對外招生,2002年2月份正式停辦,結(jié)束了16年的辦學歷程。那么這所高校為什么會停辦,而不是選擇和其他高校合并?
中國新聞學院前身是新華社干部進修學院,成立于1983年4月6日,當時屬于成人高校,3年后正式變更為普通本科院校。由于這所大學的校長由新華社社長擔任,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中國新聞學院,可以看成是正部級大學,學校的規(guī)格可以媲美31所副部級985大學。
新華社當年以辦學的名義申請購買130畝地,當時屬于未開發(fā)地帶,還是比較荒涼的。不過后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這里也成為了黃金地帶,在整個16年的辦學過程中,學校培養(yǎng)了3000多名有正規(guī)學歷的學生。而在1996年中國新聞學院成立10周年之際,當時的校長郭超人曾經(jīng)表示,10年時間學校培養(yǎng)了2000名各層次畢業(yè)生,僅在新華社工作的就有300多人,甚至有人已經(jīng)擔任了地方報臺的社長總編輯。從這個評價來看,中國新聞學院還是做出了一定的成績的,那么為什么數(shù)年后會莫名其妙的停辦呢?
2000年左右是全國高校改革的重要時期,985和211工程相繼啟動,大學生分配制度的取消,眾多高校紛紛合并。而在當時各大部委所隸屬的高校大多被要求下放地方,如今所謂的部屬高校,大部分都是教育部的部屬高校,只有包括工信部,公安部等少數(shù)的部委保留了一部分的部屬高校。
在當時中國新聞學院也面臨著下放的命運,當時網(wǎng)傳中國新聞學院將會被合并到北京廣播學院(如今的中國傳媒大學),如果真的被合并,這塊地皮自然也要一起帶走,如果學校撤銷的話,自然就沒有那么多問題了。
當然其中的原因也很多,并非單單這一個因素,比如當年每年300萬的辦學經(jīng)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在當年各大部委主辦的院校中,大部分都是由財政部劃撥經(jīng)費,包括外交學院,北京廣播學院等等,而唯獨中國新聞學院是由自收自支,這或許是壓倒中國新聞學院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中國新聞學院宣布停辦前夕,當時的中國新聞學院正在積極申請申報博士點,準備大展身手。但是學校的撤銷讓很多人措手不及,很多畢業(yè)多年的學生對于母校被撤銷也是唏噓不已,不敢說自己是中國新聞學院的畢業(yè)生。畢竟如果母校被合并,仍然還是有所寄托的,如果被撤銷,肯定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唯有歸途!
圖表探索原創(chuàng),歡迎關(guān)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請以官方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