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7年底開始參加自學考試的,2005年下半年,才拿到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yè)證書,對此,頗有感觸:秉燭夜讀不嫌苦,學不為黃金屋,滴水穿石恒心在,十年辛苦非證書。
剛開始不知道怎么學,懵懵懂懂,摸索前進。只知道報名、買學習資料、參加考試,等待不知道是死是活的消息。
記得第一次考試,有中國古代文學史》《古代漢語》《新聞采訪學》。《古代文學史》共四冊,內(nèi)容又臭又長又亂又散,沒有復習資料,不知道何處為重點,純屬盲目學習,頭一天晚上我12點多睡覺3點就爬起來復習,結(jié)果只考了51分,連續(xù)考了四次才考60多分勉強過關。《新聞采訪學》我一次就過了關,因為我有寫新聞的基礎?!豆糯鷿h語》我復習得十分辛苦,字字句句章章篇篇都加以注解,所幸一次過關。最難的是《現(xiàn)代文學史》,摸不著頭緒,抓不住重點,我考了五次才過關,究其原因是找不到學習的技巧。
1999年參加建國五十周年國慶首都閱兵,2000年參加演習,因此兩年只通過一門課,2001年、2002年我打算放棄自考,因為每通過一門都是這樣的艱難。但是如果放棄,大好機會就會失去,當時心里矛盾重重。自考的制度比較寬松,允許多次考試,每通過一門,會自動累計,所以我當年暫時的放棄,沒有影響以后的繼續(xù)努力。
后來我有了空余時間,重新拿起書本??墒亲詫W考試又有了新的變化,我考過的幾門課被分到??频目颇?,只能算白考了。有些課程比如說《美學》,完全是一個新的領域,看半天都看不懂,更別說理解了,無可奈何只得死記硬背。人過三十,記憶力明顯不如以前。2003年非典期間,我每天都堅持學習。
自學考試之所以備受關注,我想也許和監(jiān)考很嚴、社會聲譽高有關,據(jù)說國外只承認中國的全日制文憑和自考文憑。一個教室20個考生,三個監(jiān)考者,黑板上寫著“一科作弊,科科作廢。處分個人,通報單位”,很有震懾力,膽小的絕不敢頂風作案。我開始抱著坦蕩的心理走進考場,當時這樣想:咱又不抄我怕?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有些考題真是太偏了,不是在考能力而是純屬考書本。后來我干脆帶些小抄,但成功的機會很少,監(jiān)考老師個個像屁股長了痔瘡一樣滿教室亂轉(zhuǎn),轉(zhuǎn)得心煩。
記得《古代文學作品選》考試中,有一道填空讓填文章的題目,我覺得十分熟悉但就是確定不了,臨交卷時才想起來,那不是屈原的《國殤》嗎?考最后一門《外國文學史》是在河北師大附小進行的,前面連考三次都沒過關,因此這次我下了苦功夫認真復習,爭取順利通過。有一道題我十分熟悉,但不能確定其中一個名詞,我想鋌而走險。尚未遂心愿時,一個胖胖的女監(jiān)考老師走了過來,溫和地說拿出來吧,我猶豫了一下,把小抄交給了她。那老師勸我繼續(xù)做題,我卻覺得不好意思,就匆匆交卷,一臉慚愧匆匆逃離考場,但心里十分感激她的寬容。我不習慣投機取巧,然而一些事情卻擋不住投機取巧的欲望。別人原諒了我的過錯,讓我終生難忘。也使我感悟,不要對別人刻薄,給別人一個悔過和改正的機會,于人于己皆有益處。
2005年上半年,我通過所有的考試,成績?nèi)缦拢骸睹珴蓶|思想概論》88分、《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81分、《語言學概論》64分、《美學》61分、《漢語修辭學》71分、《新聞采訪學》60分、《古代文學作品選》60分、《英語》65分、《古代文學史》(一)60分、《古代文學史》(二)66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65分、《外國文學史》71分,平均66.67分。畢業(yè)綜合考核68分。本來12門的課程,由于考試改革我多考三門課:(現(xiàn)代文學作品選》70分、古代文學作品選》60分、《古代漢語》71分。
現(xiàn)在工作都要求第一學歷,我就寫了《“第一學歷”質(zhì)疑》文表示強烈反對:
社會變化真快!短短十年間??茖W歷就人見人嫌,人見人厭。本來想在單位踏踏實實干工作,偶遇時機謀發(fā)展,好不容易等個“發(fā)展”的機會,可是人家一翻檔案,原來你的第一學歷才是專科!本科、碩士、博士還沒有輪到了,你先靠邊站吧!急忙拿出函授、自考的本科文憑,人家堅定地搖搖頭:這不是第一學歷!
怪哉!難道第一學歷低,就永遠成為時代的“廢品”!打死我也不這樣認為!
誠然,強調(diào)學歷,是重視知識重視人才的一個方面,但是絕不能片面強調(diào)第一學歷,“一棍子”把第一學歷低的人統(tǒng)統(tǒng)打死。
第一學歷低并不是“不可救藥”,他們可以“充電”,可以迎頭趕上。通過自考、函授、電大、成人高考等形式,汲取知識,積累能量,他們完全能趕上和超過那些全日制的本科、碩士、博士們。難道第一學歷低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條”嗎?為什么不給他們一個機會呢?
再說,學歷只是一個階段知識積累的證明,并非一個人能力的標志。能力和學歷不是水漲船高的關系,高學歷不等于高能力,第一學歷低并不等于能力就低。眾所周知,高玉寶沒有什么學歷,他靠自己的不斷努力,終于成為知名作家。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我認為,沒有必要把第一學歷當作絕對標尺,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而是要避其之短,用人之長,唯能是舉,唯才是用!
最后,暫借龔自珍的一句名詩結(jié)尾吧: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