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教育報】
平湖技師學院與德西福格汽車配件(平湖)有限公司簽約進行新型學徒制培訓,圖為企業(yè)職工正在接受技能培訓。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前50強,浙江省前10強;2021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07.5億元,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71814元、43914元……自古以來,平湖因糧多富裕,享有“金平湖”美譽。
這塊閃閃發(fā)光的招牌背后,還有一組數據:每10萬人擁有大學(大專)以上學歷人數,全國平均是1.54萬人,浙江是1.69萬人,嘉興是1.52萬人,平湖是1.44萬人。平湖市16~59周歲的常住勞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低于全國、全省水平……
兩組數據顯示,“金平湖”的老百姓雖然口袋鼓起來了,但腦袋還要加快“富”起來。
高質量發(fā)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qū),浙江正著力打造“浙里優(yōu)學”金名片,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到2027年,浙江將率先實現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今年5月,平湖市政府擬定《推進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改革發(fā)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向省教育廳申請試點。
6月9日,省教育廳研究同意平湖市率先在全市域開展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改革發(fā)展試點,重點聚焦勞動年齡人口,通過強化社會人員學歷、技能的需求分析,創(chuàng)新政策供給,推進政策集成,調動各方資源等方式,探索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的實現路徑。
這猶如一場及時雨,讓平湖“學校后教育”的種子破土而出,蓄力生長……
農民變教授:
參加培訓學費能報銷,評職稱有獎勵……
在廣陳鎮(zhèn),“葡萄教授”馬劍法很有名,他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更有名。
從平湖市農業(yè)技術學校畢業(yè)后,馬劍法買了一輛小貨車,輾轉海鹽、南湖等地收購葡萄運到上海賣。在上海的十六鋪碼頭,他的葡萄總是被一搶而空?!拔乙牟皇瞧胀ǖ钠咸眩歉咂焚|的葡萄?!?年帶著葡萄“闖”上海的經歷,讓馬劍法敏銳地捕捉到市場對高品質葡萄的需求??墒?,高品質的葡萄需要先進的種植技術,馬劍法在學校里學習的知識已經遠遠不夠。
“我參加過的培訓多到數不清!哪怕一次只能學到一句對我有用的話,我都賺了?!瘪R劍法笑著說。“作為一個農民,我很想學,但我不知道去哪里學?!痹隈R劍法最迷茫的時候,是廣陳鎮(zhèn)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給他打開了一扇窗。后來,通過在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平湖學院(浙江開放大學平湖學院前身)的學習,馬劍法先后獲得了??坪捅究茖W歷。
有一次,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砸爛了覆膜,17畝葡萄毀于一旦。得知這個消息時,馬劍法跟妻子正在上海賣葡萄,外面下著暴雨,兩個人紅著眼眶坐在汽車里,相對無言。
“自古以來做農業(yè)就是靠天吃飯,我們能做的只有不斷提高技術,讓產出再高一點?!狈N植葡萄20多年,馬劍法不僅獲得了8項科技專利,還在2020年獲得了高級農藝師職稱,成為副教授級別的農民。從最早的1.8畝,擴大到17畝,又變?yōu)?1畝;從單純地賣葡萄,到辦起葡萄采摘園,再到經營融合研學旅游的生態(tài)農場。馬劍法認為思路決定出路,除了提高種植葡萄的技術,他在賣葡萄方面也有一套。很早就通過微信朋友圈和網絡直播賣葡萄,馬劍法常常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20年年初,馬劍法決定換一個賽道,回三興村擔任村支書?!斑@件事我能做,也只有我能做?!瘪R劍法深知自己的優(yōu)勢在哪里,作為先富起來的人,如今他要帶著全村人一起富。
2017年,廣陳鎮(zhèn)成為全省首個農業(yè)經濟開發(fā)區(qū),傳統(tǒng)農業(yè)逐漸被以科技引領的現代農業(yè)取代。與馬劍法父親這一輩人被迫成為農民不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主動選擇成為“新農人”,這個轉折的背后,需要教育作為支撐。
在平湖農業(yè)經濟開發(fā)區(qū)藍城農業(yè)大棚中,工人正在展示即將要采摘的蔬菜。
“成校的培訓要緊緊圍繞服務地方經濟發(fā)展,產業(yè)有什么需求,我們就開什么課程?!睆V陳鎮(zhèn)成校校長王建林說,今年在面向全鎮(zhèn)企業(yè)和居民調研后,農產品食品檢驗員、農機修理工、園藝生產技術員和農作物種植技術員等4項培訓會在這個月開展起來。
據了解,平湖將以滿足農民需求為核心,通過系統(tǒng)知識培訓與跟蹤指導服務相結合、線上培訓與線下培訓相結合、本地培訓與異地培訓相結合等方式開展培訓活動,培育新型職業(yè)農民。依托廣陳鎮(zhèn)農開區(qū)的特色優(yōu)勢,以嘉興職業(yè)技術學院、浙開大平湖學院等高等院校為辦學主體,聯合中職學校共同推進新型職業(yè)農民技能素養(yǎng)提升工程。
2022年,平湖市計劃培訓農民500人。此外,平湖還將建立新型職業(yè)農民“雙提升”激勵機制,農民參加定向農業(yè)類高等學歷教育并取得畢業(yè)證書的,按照學費80%給予補助。參加農村實用人才和高素質農民培訓的,給予最高2000元的補助。當年度新取得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專業(yè)技術資格的,分別給予1萬元、5000元、2000元獎勵。
工友變同學:
用技能換學分,拿著補貼考大學……
“光獎金就有1200元!”1995年,退伍回來的張益平進入嘉興市乍浦港口工作,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時,他喜出望外。理貨員的工作風吹日曬,非常辛苦,但張益平很珍惜。專業(yè)不對口、業(yè)務不熟悉等都沒有難倒張益平,他努力學習港口生產管理、港口業(yè)務與操作,很快從一名“門外漢”成長為業(yè)務好手。
但是進入管理崗位后,張益平發(fā)現自己“不會了”。“埋頭干活一點兒都不難,難的是怎么管理人?!睆堃嫫疆厴I(yè)于平湖技校(平湖技師學院前身),雖然實現了當兵的夢想,但是沒有走進大學校園,是他一直以來的遺憾。
“我感覺自己知識儲備不夠,很多事情不知道怎么處理?!迸既婚g,張益平讀到一本人力資源管理的書,里面提到的心理學和管理學知識仿佛一道光,瞬間照亮了縮在困難陰影中的他。之后,他在省電大平湖學院學習行政管理專業(yè),先后于2002年和2018年獲得??坪捅究茖W歷。在他的帶動下,很多同事利用休息時間,也參加了電大的學習。他們笑稱:“工友變同學,很不錯!”
平湖技師學院聯合德瑪吉公司為平湖企業(yè)進行五軸加工培訓
如今在平湖,如果企業(yè)職工想要學習,路徑有很多。平湖市有中職學校3所,社區(qū)學院1所,總工會職工培訓學校1所,鄉(xiāng)鎮(zhèn)(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9所,村、居委會、企業(yè)社區(qū)教育工作站128個。
根據省教育廳的要求,浙江開放大學將深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擴大成人單考單招,建構“學歷 技能”教育模式,探索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和專業(yè)證書學分互換互通機制。建立“企業(yè)班 社會班”組班模式,探索建立技改成果替代畢業(yè)論文的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模式。
“最大的擔心是我們‘剃頭挑子一頭熱’,建設試點需要企業(yè)和職工最大程度參與進來。”平湖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曉松直言。
有需求才有動力。前不久,平湖對全市10萬多名16~70周歲的社會人員開展“學歷 技能”雙提升需求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學歷提升具有強烈或非常強烈愿望的占28.06%。在全市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采集了403份問卷,85%的企業(yè)負責人支持或非常支持員工開展學歷和技能的提升。
試點批復后,《平湖市“學歷 技能”雙提升若干政策實施意見(試行)》隨即出爐,意見用最多的筆墨,對“學習者”“管理者”“服務者”三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界定。建立“學歷提升、技能提升”補助機制,對取得大專及以上學歷證書的個人,實行學歷補助。實行企業(yè)組班經費獎勵機制、企業(yè)考核加分評價機制、教育經費稅前列支機制……建設“學校后教育”體系,就是讓每一個有學習需要的勞動者都能“愿學盡學、能學盡學”。
耄耋老人變班干部:
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愜意呃日腳!就是舒服的日子,哈哈哈……”一連串爽朗的笑聲從平湖市老年大學當湖街道南河頭教學點傳出來。早上8點,教室里已座無虛席。這堂課的主題是“什么是共同富?!?,俞孟譽作為班長,正在組織同學們開展討論。
與一般的課堂不同,這堂課的學生平均年齡超過70歲,他們講話急了就會冒出方言,然后再用普通話翻譯一遍。與一般的老年人不同,他們個個精神飽滿,講話聲音洪亮,中氣十足。他們保持好奇,熱愛學習,眼神中不見暮氣,更多的是如赤子般滾燙的真誠。他們居住的南河頭社區(qū),是一個老年人占比高于60%的老齡化社區(qū)。
“我們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彈琴,上班那會兒也都是單位的文藝骨干。”俞孟譽上身一件白襯衫,下著卡其色休閑褲,腳上的皮鞋也被精心擦拭過,說話時臉上總是洋溢著微笑,語速徐徐,如果不是他自己說,很難想到他已是80歲高齡。
學員們在老年學堂(南河頭社區(qū))進行戲曲藝術培訓
1998年,社區(qū)老年大學歌詠班成立,從最開始的十幾個學生,到后來四五十個,甚至教室的過道里都坐滿了人……這一路,作為班長的俞孟譽都親眼見證?!巴诵菀院笕松€長著呢,還是要快樂。”63歲的王思瑛是老年大學里的“年輕人”,她就是歌詠班里,坐在過道里上課的人之一。
“教老年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要有能力、有經驗,還要懂得與老年人溝通?!倍嗄甑幕鶎由鐓^(qū)工作,南河頭社區(qū)主任吳霞深刻認識到,對老年人而言,最需要的是被重視的感覺。她會多次登門拜訪,用真誠打動授課教師,也會因為擔心授課教師年齡太大出行不安全,堅持每節(jié)課都親自接送。
老年大學的師資,也是當湖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負責人陳偉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今年,緊跟數字化改革的浪潮,平湖將建立老年教育師資庫,圍繞老年人的需求設置智能手機運用等課程,整合全市各類教育教學資源。以后,吳霞再也不用上門請老師了。
學員們在老年學堂進行太極拳培訓
今年,平湖已經將老年人精神富有培育工程列入“學校后教育”四大工程,將聯合平湖市老年大學、浙江老年開放大學平湖學院、平湖社區(qū)學院、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等推進老年人“退休后”的教育工作。2022年計劃舉辦社區(qū)教育(老年教育)活動500場,開設老年教育長班20個,老年教育不少于7000人次。到2025年年底,基本形成“一社(村)一品”或“一社(村)多品”的社區(qū)教育特色發(fā)展新模式。
此外,平湖還借助數字化改革浪潮,從“政策 技術 服務”三維度整合區(qū)域資源,按照“一庫一艙一池”的總體架構,建設平湖教育“校后學習通”綜合服務平臺——
“一庫”就是建設“學校后教育”應用數據庫。打通屬地其他部門自建應用和“校后學習通”業(yè)務系統(tǒng)的雙向數據支撐,實現信息共享。
“一艙”就是建設一屏總覽與四大場景數據駕駛艙。實現精準找到需要提升學歷、技能的個體,以及實現教育資源供給與用戶個體的智能推薦。對接市人社局職業(yè)技能和省開放大學大專學歷下的專業(yè)及課程數據,構建技能證書、學歷證書與課程的映射關系,推動“課證融合”機制的落地。對接浙江省學分銀行,實現用戶“學校后教育”成果的統(tǒng)一管理,以學分兌換的方式享受地方政府提供的貼心服務。
“一池”就是建設覆蓋各端主體的應用模塊池。通過市民、企業(yè)、院校、教育局、人社局5個端口,形成區(qū)域市場產業(yè)畫像、企業(yè)結構畫像、人才結構畫像,構建“學習—就業(yè)—再學習—再就業(yè)”勞動人口全生命周期畫像,數據賦能個體升學、就業(yè)、生活。
“更大力度建設教育強省,率先實現基礎教育均衡優(yōu)質、高等教育高水平普及和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張曉松說,“普惠性人力資本的提升”被寫入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恰如嘹亮的號角聲響起,振奮人心。
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應該是“普遍的”“非歧視的”和“受惠的”。據了解,平湖計劃每年開展技能培訓2萬人次以上,技能人才占從業(yè)人員的比例超過41%。實施社會人員學歷提升行動,每年新增成人初高中學歷提升1500人、大專及以上學歷教育學員3500人……
本文刊發(fā)于2022年7月5日
《浙江教育報》新聞聚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