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篳路桃弧輾轉(zhuǎn)遷,南來遠過一千年。方言足證中原韻,禮俗猶留三代前。
從中原而來的客家人,有著對中原文化的執(zhí)著堅守和傳承,并在千百年的歷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文化。崇文重教、忠孝兩全的思想始終影響著歷代客家人,讓他們永不停歇追求知識文化,也因此培養(yǎng)出了大批對中華民族的文明與進步作出重要貢獻的風流人物。
黃遵憲、李國豪、林風眠、梁伯聰……這些聞名世界的梅江客家人,提升了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而家鄉(xiāng)的故居則承載了他們的記憶、故事和曾經(jīng)的夢想,成為現(xiàn)代梅江客家人的精神家園和文化瑰寶。
為探尋名人故居,挖掘名人故事,發(fā)揚名人精神,本報本期起將開設(shè)“尋訪梅江名人故居”專欄,以饗讀者。
喜歡歷史文化的人,可能知道近代外交家、教育家梁詩五(1843—1911年)是出色的梅州人,知道他出自梅城三大書香世家之一圣人寨閑初堂(另外兩大書香世家為祿善堂和留馀堂),對梁詩五高祖直至他本人,連續(xù)五代蟬聯(lián)科甲,可能也有所了解。
“寨下出圣人,屋里出院士?!庇闪涸娢甯咦嫫?,連續(xù)五代蟬聯(lián)科甲:高祖梁德隆,清乾隆四年(1739年)中進士;曾祖梁鳴岡,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中舉;祖父梁念祖,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高中解元;父親梁光熙,咸豐元年(1851年)中舉;梁詩五,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舉。新中國成立后,這里還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春廣等名人俊杰。
厚學成風 五科五解在其中
圣人寨閑初堂梁屋。賴俊權(quán) 攝
水有源則流,樹有根則旺。在美麗的梅州市客天下一側(cè),有座歷史上曾聲名遠播的村子叫圣人寨,是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地方。蜿蜒的蓮花山脈宛如一條蛟龍直奔圣山。據(jù)《松淵公族譜》所載,“圣人寨”原名“剩寨”??滴跫滓?,梁氏十三世孫梁惟寶率眾勇士到寨上抵抗叛賊,梁惟寶竭力抗戰(zhàn),讓村落安然無恙,為此,眾人將“剩寨”改稱為“圣人寨”。
如果我們有空來到圣人寨,梁詩五家的舊宅閑初堂隱隱坐落在清山綠叢中。閑初堂大門前懸掛的解元牌匾分外顯眼,屋外有兩座聳立的石楣桿,雖然石楣桿上印刻的字跡有些模糊,但依然展露出當年的榮耀。
梁念祖,字克亭,系梁詩五的祖父,他自幼聰敏,無書不讀,尤深“周易”三禮。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參加鄉(xiāng)試,名列榜首,中解元,后任河南汲縣知縣、歷署繁劇州縣。他以學行化治,為民造福,政聲赫赫,深得百姓擁戴。由于梁念祖高中解元,閑初堂的門首一直懸掛“解元”的匾額,就是紀念他的功勛。
閑初堂梁屋內(nèi)景。賴俊權(quán) 攝
說到解元,這里就多說一下,嘉應(yīng)自古人文蔚起,代有英豪。自宋至清末,僅梅縣(含梅江區(qū))就有舉人681人(僅清代有623人),歷史上,梅州舉人中名列第一的解元就有李二何、葉著、陳鶚薦、楊時行、梁念祖、宋湘、葉鈞、李汝謙、李載熙等。鄉(xiāng)試,每三年一次,在省城和京城舉行。鄉(xiāng)試由皇帝任命的“主考”主持,考期在秋天,故稱“秋闈”??既≌邽椤芭e人”,又稱“孝廉”。第一名為“解元”,前五名為“經(jīng)魁”,余為“文魁”。清乾隆,嘉慶年間,可以說是梅州文風最盛之時。梁詩五的祖父梁念祖就首開了梅州“五科五解”的榮耀,梁念祖(1789年)中解元,接著是梅縣區(qū)白渡的宋湘(1792年)、梅縣葉鈞(1794年)、大埔丘作霖(1795年)、梅江區(qū)李汝謙(1798年)五人五科五解,可想當年文風之鼎盛、名滿五嶺。
據(jù)《乾隆嘉應(yīng)州志》,梁詩五的祖父梁念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高中解元后在自己的房屋外建有私塾“山中天”。山中天為一堂二橫的布局,磚瓦結(jié)構(gòu),坐北朝南,與解元屋閑初堂的外大門相向排列,建筑面積近500平方米,順著橫屋門進入山中天,左右橫屋都是四間一廳排列,每一間窗戶上仍保存有古代精致木子格窗,下廊、上廊及通往正堂處的門楣上,都有一幅灰雕的扇形圖畫,只可惜由于年代久遠和人為破壞,已不知畫中物為何意。由橫屋入正堂,上廳是一堂二房,下廳則是圓形拜廳,從拜廳的兩圓門處出去就是給外圍墻圍起來的長方形空地,為學生課間休息玩耍之地。據(jù)村中老人介紹,在這空地上曾有兩棵常年飄香的大桂花樹。透過這些建筑構(gòu)件及模糊的書畫雕刻,都烙上了書香世家的時代印痕,可見解元梁念祖當時建造這個私塾的良苦用心。
正如解元梁念祖希望的一樣,在他建造的山中天這個書香馥郁之地,接連培養(yǎng)出了他的2位后裔直系舉人,梁光熙和梁詩五。此外,還培養(yǎng)出了多位與嘉應(yīng)州文化名人或僑領(lǐng)鄉(xiāng)賢有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人物。
學問廣博 精通外交倡教育
梁詩五(1843-1911年),名居實,字詩五,又字仲遂,為咸豐舉人。他自幼聰慧好學,曾從梅縣名舉人張麟定(眉叔)求學,1882年考取秀才,1885年廣東學政葉大綽賞識其作《海防諸策》,取為拔貢。1889年考取廣東第20名舉人。他先后受聘掌教于廣州羊城書院和應(yīng)元書院,任監(jiān)院或山長(院長)共達14年。
光緒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1903-1905年)先后任駐日參贊兼商務(wù)官員、駐日長崎正領(lǐng)事官。梁詩五重視教育,認為改革之道首倡教育,教育興,則國自強。他協(xié)助丘逢甲在汕頭籌劃創(chuàng)辦了粵東第一間“嶺東同文學堂”。他還力主在嘉應(yīng)州創(chuàng)設(shè)女學。1906年在當時很有影響的《嶺東日報》上發(fā)表了《勸辦嘉應(yīng)女學堂說》的文章,文章在輿論上有力地支持了當時嘉應(yīng)州熱心創(chuàng)設(shè)女校的嶺東著名女詩人葉璧華。梁詩五還鼓勵其夫人張玉仙協(xié)助葉璧華把梅縣第一間女?!驳屡畬W校辦好,并率先將其女兒們送進女校就讀。由于梁詩五致力倡導地方教育,使窮鄉(xiāng)僻壤的梅縣,教育發(fā)達稱譽于全國,可以說有其一份不可磨滅之功績。
1903年,梁詩五得楊晟的保奏,出任駐日使館一等參贊兼商務(wù)委員,從而踏上外交官仕途。1905年受命兼任長崎正領(lǐng)事官。翌年,調(diào)任駐德使館參贊,因工作頗有建樹,是年冬獲清廷獎掖選任知府,加鹽運使銜,旋即銷差歸國候選。1909年6月,梁詩五被任命為駐比利時使館參贊。他做了大量工作,還悉心研究日本、西歐諸國富強之道;主張擷取西文思想學術(shù)之精華,他勇于改革的新思想、新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振聾發(fā)聵的作用。
梁詩五是梅州近代的知名人士。他著有《梁詩五先生遺稿集》,主要內(nèi)容為《政經(jīng)策述》《序記》《書牘》《詩歌》等,計18萬字。翰林溫仲和主編《光緒嘉應(yīng)州志》期間(1893年至1898年),梁詩五在廣州掌教,他兼任《光緒嘉應(yīng)州志》分纂之職,成為總纂溫仲和的得力助手?!豆饩w嘉應(yīng)州志》共有32卷,是梅州歷史上最為完善的一部志書,歷來頗為人所稱道,尤其是梁詩五撰寫的《方言》,為志書增色不少。
嘉應(yīng)州不少文化名人或僑領(lǐng)鄉(xiāng)賢,乃是梁詩五的文儔詩友、親戚或兒女親家。如黃遵憲的祖母梁太夫人是梁詩五的堂姐??谷毡E_志士、詩人丘逢甲和愛國僑賢潘祥初都是梁詩五的兒女親家。蕉嶺進士、監(jiān)察御史、著名書法家鐘孟鴻之孫鐘鈞梁則是梁詩五四女梁華鑾的丈夫。清代嶺東三大女詩人之一的范荑香曾在圣人寨生活幾十年,以畢生精力進行寫詩創(chuàng)作,有《化碧集》刊行于世,其生活困頓,梁詩五一家對范荑香照顧有加,并為其養(yǎng)老送終,文人善舉一時在圣人寨傳為佳話。
書聲不輟 人才輩出聲名隆
歷史走遠,時代變遷,梁氏家族五代蟬聯(lián)科甲,時間跨度長達一百五十年,是佳話,更是傳奇。
深厚的人文底蘊,強大的文化基因,深深根植于圣人寨山村。民國以來,圣人寨依然書聲瑯瑯,以盛產(chǎn)知識分子、專家教授著稱,進士屋走出的梁氏二十五世梁春廣院士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梁春廣(1939~2003),中國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家,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進士屋大門直入右拐第一個橫屋便是梁春廣院士年少居住的房屋。另外梁詩五的侄子,同盟會員、南社詩人梁擴凡等人也出生在這里。
建筑,是刻錄歷史的物象表征,是千年不倒的文化載體。正如梁擴凡的兒子梁辟村先生,在其所著的《僻塵室讀書偶記》一書中專門提及梅城三大書香世家,其文如此寫道:“其時,讀書人以三堂稱盛,即下市祿善堂黃,圣人寨閑初堂梁,三坑留馀堂張。梅縣雖為嘉應(yīng)州治,亦為僻州縣……獨吾家五代相連科甲,尤為難得”。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天很多鄉(xiāng)村已處于城市化進程的包圍中,耕讀傳家的“耕”或不再,但“讀”不會因時代的變遷而消失,“商讀”“工讀”亦可書墨飄香,文采風流。
斯人已去,故居仍存,每一處故居都有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又極富現(xiàn)實教育意義。今天的圣人寨,雖人去樓空有滄桑之感,但門前的石楣桿依然聳立,他們耕讀傳家的思想依然傳揚。近圣居,梁德隆中進士后建造的房屋,村人慣稱為進士屋或慶余堂,現(xiàn)較為破敗,也無人居住。解元屋閑初堂,梁念祖建造的房屋,也有部分已坍塌,經(jīng)不起幾番風雨。漫步其間,不得不感嘆,天地造化幻作了山川河岳、日月星辰,鐘靈毓秀則是人們對于城市的雕塑與鏤刻,人文蔚起的梅州,它的一呼一吸、一靜一動,無不散發(fā)著天地的靈性,從而向世人展示出一個氣象萬千、人才輩出的文化名城,歷史悠悠,人文富庶。
圣人寨梁家閑初堂,五代蟬聯(lián)科甲,是歷史饋贈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承載著許多不可磨滅的文化記憶,存儲著不可再生的人文生態(tài),以及記憶中最為深刻的“人”與“靈魂”的生命遺跡,具有獨特的歷史底蘊和特有魅力。
城之東南,有一座名居,叫圣人寨閑初堂,值得銘記。
【來源】南方日報·梅江視窗
【文】軒儒 賴俊權(quán)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