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豆瓣上搜“躺平、逃避現實、家里蹲”,會出現數十個相關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從幾十到上萬不等。
百度“家里蹲”吧的數據更為驚人。超過84萬的關注者,累計發(fā)帖超1100萬。
聚集在這些小組、貼吧中的人互稱蹲友,他們信奉躺平是反抗內卷的方式、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小鹿今年34歲,也是蹲族中的一員。29歲研究生畢業(yè)后,她蹲在家中長達5年,起初,她堅信,“我這樣的人不用去找工作”,就算需要拼事業(yè),也是拼那種被人送到一個位置的事業(yè),而不是靠自己從頭開始。用小鹿的話說:“我應該過體面的生活,我生下來就該過好日子?!?/span>
但小鹿也是矛盾的。她在莫名自信和極度自卑里反復橫跳,有時她說自己不學無術,簡歷拿不出手,面試一定失敗,因此從未主動投遞過任何一家公司;有時她又幻想自己非常強大,不需要工作。
蹲在家的5年,她從靠父母變成靠老公,眼看“被安排”的希望落空,又不想面對外界的否定,躲在家里成為唯一的選擇。
但事情在今年有了反轉。小鹿靠“瘋狂”復習在6月份的公務員考試中,以第一名的成績上岸理想崗位。
到這里,小鹿的經歷似乎符合一部分人對蹲族的想象,即自身家境不錯,有人能兜底,有蹲的資本,也因此,小鹿們被一些人視為不勞而獲的“寄生蟲”,辜負了社會對年輕人“奮斗有為”的理想期待。但了解蹲族的真正生活和心態(tài),也有助于更多人思考工作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是什么。
以下是小鹿的自述:
我家在某網紅省會城市,父母是企業(yè)中層,算是小康家庭。我2007年上大學,專業(yè)是公共管理學,當時只覺得不用學數學容易畢業(yè),也沒考慮過就業(yè)的問題。
坦白說,在大學階段,我是很有優(yōu)越感的,每個月我會有固定的2000元生活費,其他開銷,比如買衣服、護膚品、旅游等另給。
手里錢多了,我會產生特別“奇葩”的想法,有時候花錢純粹就是故意讓別人覺得我有錢。我和同學去逛街,她說xx水果好貴,我會直接買了送給她。
工作方面也是,看到其他同學費勁的實習、比賽、刷簡歷,我覺得我不需要,我這樣的人是不用去找工作的,都是有人安排好的,讀書只是鍍金而已,他們努力才獲得的那些,我可以輕易擁有。我爸媽當著我的面說的也都是“誰誰安排了誰誰”,我以為有一部分人就是要這樣過一輩子的,我就是那種人。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確實覺得我不用努力也會有事業(yè)和前途。所以我不關注別人,我不知道其他人具體是在哪實習,怎么面試,最后又是怎么突破困難的。我沒有類似的經驗可以借鑒,我的記憶最后只剩下被安排的經驗。
剛畢業(yè)的時候,我覺得“好工作”應該是能被人尊重,有看得見的前途,朝九晚五,月薪在6000左右就夠了。我學的是文科,我想工作內容最多就是寫寫文章,能難到哪里去!其他更多的我想都想不到,當時也不知道哪里來的自信,我理所應該的覺得我爸媽應該給我安排,即便是升職父母也能幫我搞定,因為我身邊人大都這樣。
但我真的從來沒想過“要是能不工作就好了!”我很想去拼事業(yè),但我想去拼那種有人把我送到一個位置的事業(yè),而不是自己從頭開始,因為我骨子里覺得我的簡歷拿不出手,自己找工作一定會失敗,我接受不了付出沒有收獲。
爸媽也確實托關系給我找了一份在銀行的工作。剛開始是在柜臺,后來我轉去賣理財產品,俗稱客戶經理。但我干了9個月就辭職了,不是因為累,而是看到太現實的社會和人性。
這份工作的內容其實很瑣碎。要拜訪客戶,記清每一款產品的收益率,定期接受總部培訓,去大廳給客戶推銷產品,甚至去年齡大的客戶家?guī)退麄兿螺dAPP,偶爾還要去戶外搭棚子推銷,總之就是開發(fā)、維護、賣基金保險給各種客戶。
在我看來,銀行是個赤裸裸的現實世界,有背景有資源永遠是最牛的,背景和資源一般就只能一直做一些基礎工作,如果領導仁慈一點還好,否則很有可能陰陽怪氣說你工作能力不行,還有一些“軟暴力”,比如你打招呼他不回應。
有些同事每天必聊奢侈品,還喜歡打聽每個人的背景,然后看人下菜碟,雖然我也有優(yōu)越感,但理智告訴我這是不對的,這個環(huán)境有問題,我不想要這樣的氛圍。
有一次,我匯總票據時發(fā)現有一張找不到了,這很嚴重,我馬上報告領導,大家一起找了很久,最后調出監(jiān)控一看,票據被一個平時對我很友好的老員工藏起來了。因為我們當時有幾種簽約模式,她好像是到了年齡要轉崗去做電銷,而我是來代替她的,所以她想讓我走。
事情敗露后,雖然在場的每一個人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還替她打圓場,說肯定是弄混了,我反而被貼上“馬大哈”的標簽。我領導是我媽媽的朋友,他把這事告訴了我媽。我媽不但不站我,反而非常嚴厲地批評我“果然不中用”。我很委屈,但又覺得我媽罵得對。
離開銀行后,我對工作更灰心了。在我們這個城市,文科生真的挺難找工作,一個政府編外3000多工資的崗位也能搶破頭。我又很愛面子,不體面的工作不想干,所以就想干脆讀個研。
有將近2年的時間,我打著備考的名義瘋狂揮霍時間。天天玩手機、看閑書、刷劇和同學聚會,玩狼人殺……如果有人問我在干嘛,我就說考研。
那兩年,我也從沒主動找過工作。我爸媽倒是問我要過幾次簡歷,但我爸一看簡歷就非常兇地吼我,怪我大學期間沒有拿得出手的經歷。那些被父母要走的簡歷,也都沒有下文。
其實我是想工作的,但是我太害怕被拒絕,那種恐懼讓我邁不出第一步。我爸媽始終不理解我。我備考的時候,我爸常說誰誰誰一個專科生考上了編制,我當著他的面打電話去核實,結果證明他說的人是個“編外”。我爸嗆我說,人家“編外”也是本事。我就說:你有關系也可以把我弄去做“編外”。
我爸有常年失眠的毛病,他說這是因為我的事焦慮。我知道他看到我好像“廢掉”的樣子著急,故意刺激我,但我討厭這種不健康的相處模式?;蛟S他是愛我的,但我感受不到。
后來,我告訴爸媽不要來逼我,我真的快抑郁了。他們朋友的孩子因為抑郁輕生,他們害怕我也這樣。用這樣的方法我換回來耳根清凈。
2014年,我考上了一所雙非院校的研究生。研二那年,我結婚了,和高一早戀的男友。早戀的事,我爸媽其實知道,但我死不承認,他們特別反對,覺得早戀可恥。直到現在我媽還會拿我早戀的事出來刻薄、奚落我。
我爸非常強勢,也很虛榮,愛面子,他的工作永遠排第一,還常把工作上的壓力帶到家里,他不開心誰也別想開心。如果他接電話,就會要求我們不準發(fā)出聲音。吵架吵不過我,會直接動手。我都20歲了,他還因為一點小事直接抄家伙打我。我躲進房間,他把門踢爛,揪我的頭發(fā),甚至向我潑開水,夏天把我打得不能穿短袖短褲。
我媽在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她自己也重男輕女,她一直說自己不喜歡小孩,討厭為孩子犧牲,生我是當時無法沖破世俗的眼光。她對我在交友上總冷言冷語,我說我朋友很多,她露出不屑的微笑,勸我多交高級朋友。
總之,我父母一畢業(yè)就被安排進了好單位,事業(yè)開展很順利,他們自然而然有房有車。而我呢,始終是他們眼里最“沒用”的那個,一直被各種打壓和貶低。我得個獎,我媽說是我爸給學校捐款了;我考試成績從十幾名升到第四,我媽奚落我“得了第四得意得像第一”。
長大以后也一樣,我拿了學校的獎學金,或者被導師選中去參加一個重要會議,我當個事告訴他們,但他們毫無反應。以至于后來我聽到有人夸我,都覺得那是場面話。
我也不敢“做夢”,我想當作家,我媽說作家窮;我想當書法家,我媽說我異想天開;初高中的時候,我的文章經常被刊登在???;陜師大自主招生時,我告訴父母我想去,但他們不吱聲,我默認他們不同意就放棄了。
因為第一份工作上備受打擊,所以研究生畢業(yè)后,我決定逃避一陣子再說。
正式蹲在家里的第一年,我雖然每天不出門,但是依舊化全妝,卷頭發(fā),精心穿搭然后自拍發(fā)朋友圈享受贊美。這樣玩了半年,我就不發(fā)了,因為很煩有人問我在哪上班,我一開始還會編個工作,后面懶得編了。有親戚勸,我就斷聯。
我老公理解我,也非??v容我,從不逼我上班。我雖然天天在家,但幾乎什么也不干,衛(wèi)生請人打掃,衣服他洗,我們也不做飯,每個月連同我的保險在內,生活費控制在6000以內。要是遇到催生,他主動替我擋著,對外統一說是他不想要孩子。
在工作上,我老公也和我截然不同。他一直在主動選擇,從小學時就喜歡計算機,高一就確定自己要去學計算機專業(yè)。上本科時,還在他們學校開了一個微軟計算機的社團,主動聯系了微軟的人去他們學校做講座。畢業(yè)時,他已經是省級優(yōu)秀畢業(yè)生。
他目前在互聯網行業(yè),收入不錯但壓力很大,偶爾也會和我吐槽同事靠拍馬屁就可以不干活。但他還是很享受工作,除非病到撐不住,幾乎不請假。在家接到任務也會第一時間先處理,空閑時間也看工作相關的書,哪怕技術優(yōu)化了一點,都會嘿嘿的樂出聲。
但我爸媽并不滿意我老公,因為他不算有錢,而且我爸媽喜歡那種能在飯桌上觥籌交錯的人,我老公這方面比較木訥。
蹲在家里時,我曾經非常抑郁,因為我內心非常渴望工作,但就是跨不出第一步,我做不到去企業(yè)面試,包括今天我也做不到。但在我的理想人生中,我是有事業(yè)的,這種矛盾的感覺非常無解,且長時間不規(guī)律的作息,顛倒的日夜,沒有日曬,不接觸大自然,都加重了我的抑郁。大量獨處的時間,我發(fā)現人的情緒經不起琢磨,人還喜歡審判自己,這種審判太殘酷了,可以毫無顧忌地自我貶低,沒有肯定、希望,只有下一次審判。
我分析過自己想做的工作類型,輕松不996、不求人、穩(wěn)定、工資不能太低、最好是國企……這樣看下來只能考公。只要成績達標,不會看過往經歷。
而且我和老公換了一個環(huán)境更好、面積更大的房子,每月要還1.5萬的房貸,我必須去承擔一部分家庭支出。
從2018年到現在,我陸續(xù)報考過至少10次公務員考試,明顯感覺報考人數暴漲,題目難度陡增,而且我年齡越來越大,很多崗位以前要求35歲以下,現在變成30歲以下。我慌了,意識到機會越來越少,考公這扇門不是永遠為我敞開,我必須“卷”起來。
信心和信念是最重要的,我先告訴自己,別人行我也行,我是全職備考,最重要的是,我真的沒有其他選擇了。
我在離家不遠的自習室買了一張年卡,和老板混熟后,他給我很優(yōu)惠的價格,我每天早上8點到自習室,晚上9點回家,洗漱夜宵后繼續(xù)復習,直到困得睜不開眼才睡。這樣的節(jié)奏堅持了一年半左右。有一次我以第二名的成績進面了,但結果還是失敗,我回家在沙發(fā)上躺了一周,哭了一場,又坐起來開始新一輪的復習。以前偷懶不想背的內容也逼著自己背,考前最后一周有點廢寢忘食的節(jié)奏,餓的不行但就是不想吃飯,覺得吃飯耽誤學習時間。
最終,今年,我以第一名的成績上岸了理想單位和崗位。
尾聲
回看5年蹲族生涯
說起來,考公“逆襲”好像很爽文,但整個備考的過程我感覺自己很像西西弗斯,一次次把石頭推向高山,又一次次看石頭滾下去,然后我再重新推……
我正式上崗的時間最快也要12月中旬。前幾天去單位交政審表格,人事用一種無語、震驚的語氣問我,你五年都沒工作嗎?你這樣不行……
以前,我很怕被人問起家里蹲這5年的經歷,但最近我想通了,我體驗過5年家里蹲,失去了很多,但這就是我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和我優(yōu)秀的那部分共同組成了我,我應該接納自己。
回看我過往30多年的經歷,和曾經對工作的恐懼,我覺得一個人能在家里蹲很久是幸福的,說明家里不缺這口飯吃。一個人要上一輩子的班,能有一段時間家里蹲未必是壞事,但如果沉溺其中就不行了。
人生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煩惱,這次重返職場,我已經開始準備迎接新的煩惱了。我真的太久沒花過自己的錢了,現在最期待領到第一筆工資,請老公吃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