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鄙視鏈一直都存在,985/211的看不起其他統(tǒng)招本科生,普通一本的看不起自考/成考生。
因為學歷,就業(yè)時被歧視的也大有人在。
但是,不能因為鄙視鏈的存在就否認了自考學歷的價值。
總有一部分人,初高中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順利升學,自考和成考給了這些人群一個提升學歷的途徑。
自考學歷不值錢?算完這筆賬,你就知道提升學歷有多香了。
1.有了大專學歷已經超過了全中國90.71%的人
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個段子,3000塊錢招不到農民工,卻能招到大把的大學生。
但是吧,本科學歷不是你想拿,想拿就能拿。
不管你心里覺得本科學歷有多不值錢,自考學歷有多水,事實上就是,即使在2020年,能考上一本的也只有高考人數的15%,手里有個高中畢業(yè)證,你已經超過了全國77.04%的人。
所以,不要瞧不起自考生。
也許他們現(xiàn)在的薪資還有工作都不如你。
但是拿到本科學歷這個憑證之后,海闊憑魚躍,自考生也有了更廣闊的天地可以徜徉。
2.學歷越高申請積分落戶越有優(yōu)勢
國內各個城市這幾年的人才搶奪戰(zhàn)進行的轟轟烈烈,用各種優(yōu)惠還有補貼政策吸引人才落戶。
很多人在逃離北上廣,與此同時,學歷卻是你留在一線城市的資本。
你可以在厭倦了大城市的生活之后,回歸小縣城的悠哉日子,但前提是,你有了學歷這個一線城市的入場券。
如此,離開或留下,是你主動選擇的,而非被迫做出的決定。
3.學歷與收入掛鉤
很多人會覺得,本科生工資不如主播甚至是農民工。
既然這樣,為什么還要費力氣去拿一個本科學歷呢?躺贏它不香嗎?
打住打住,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你沒去了解網紅還有主播背后相關的數據。
網紅群體的學歷水平其實在逐年攀升,在2018年,本科學歷的網紅占了77.6%,碩士以上學歷占比13%。
一個行業(yè)發(fā)展起來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涌入,門檻也隨之提高了。
高學歷的網紅,其實已經在逐漸擠占低學歷網紅的生存空間了。
拿b站的up主來說,老番茄復旦畢業(yè),羅翔是北大博士,何同學是北郵的,黨妹是大連外國語大學畢業(yè)的...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排除那些有舞蹈、樂器等個人才藝的主播,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主播直播,一般就是唱唱歌聊聊天。
類似何同學這樣的高學歷主播則不同,看他們的視頻與其說是一種娛樂,不如說是一種主動的知識攝入。
就像看羅翔的普法小課堂,你能夠學到一些法律知識,在生活中規(guī)避一些風險一樣,這是你在那些只會唱歌、嘮嗑的主播那里感受不到的東西。
事實上,大部分人的學歷和收入其實是成正比的。
也許你會說,拿到一個自考學歷之后,出去找工作,不還是會被歧視嗎?
有成考生技術到家,拿到的也基本是薪資25K以上的offer,最后卻因為自己是通過成考拿到的學歷而無法入職。
其實反過來想,通過自考/成考拿到本科學歷的學歷提升er,難免會有受到歧視的時候。
那么,提升學歷之前,自己的初中、高中或者是大專學歷,遇到類似的事情只會更多。
不公平一直都存在,但是不能因為這份不公平就放棄提升自我。
前段時間,“27年前自考北大保安如今已是校長”上了熱搜。
自考從1981年開始試點,至今已經幫助了一大批人拿到了大專、本科學歷。
其中,肯定不乏像張俊成這樣,因為自考改變了自己人生軌跡的。
重慶考試院曾發(fā)布,2019年4月重慶市自考人群概況,年紀最小的才12歲,最大的已經76高齡了。
4月自考結束后,有自考生調侃,不參加一次自考,不知道別人有多努力。
國家層面已經給出了相關的公告和政策,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yè)歧視。
2020年廈門的教招公告還有非全日制不能報考的條件,2021年的公告已經刪去這一限制了。
國家已經做出努力,為自考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為寬松、更為公平的就業(yè)環(huán)境。
我們也該改變一下自己的觀念,不要一棍子揮出去,覺得自考學歷不劃算啦。
其實自考本科學歷比你想象的值錢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