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的前提取決于你對《經濟法》和《實務》這兩門的基礎如何。
知乎上關于自學考過的寥寥無幾,80%都是報了一個線上班去學。畢竟實務好多知識點都是和會計相關的知識點。(/難)
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情況:
在校期間考的初會,畢業(yè)之后進了一家小公司當會計,沒干一年遇上裁員,經過親戚介紹進了一家大公司,這期間考了cpa,中會也剛考過,現在的目標是競爭會計主管。
取決于我是在校期間考的初會,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備考,效率比在職備考的高。我好像學了三個月的時間,一次考過,經濟法81分,實務60分。
吸完好運,下面我?guī)е蠹野€梳理一下初會這門考試。
一、初會的難易程度
初會作為入門會計行業(yè)的“敲門磚”,不只是為會計專業(yè)和會計相關專業(yè)的人設置的,也是為大多數非會計專業(yè)人設置的。
原因一,你看每年的報考條件,高中畢業(yè)以上學歷就可以報考。(跟你有沒有會計工作經驗無關)
原因二,初會基本是現在大學生在校期間必考的證書之一。(難度如果大的話,為什么好多人去考呢?)
原因三,初會是機考形式,通過單選、判斷和多選等題目,來回考察某一個知識點。(只要把基礎知識點吃透不就OK了嗎?)
綜上所述,不管你是會計專業(yè),還是非會計專業(yè)的備考者,但凡說初會難的,一方面是沒有真正入門,另一方面是沒想著把證考下來。
二、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報考初會?
我總結為以下幾點,大家作為參考:
①80%的在校大學生想給自己留一條后路,所以多考一個證;
②不管是體制內的單位,還是社會上的大小公司,都離不開會計。(當然,體制內更多要的是會計專業(yè)的人)
③會計從始至終都是大人眼中的好專業(yè)之一,至少工作穩(wěn)定,不至于像銷售那樣一直失業(yè),又是飽一頓饑一頓的。
④看到身邊的人都報考,自己也想試一試。
⑤打著裸考的旗號,萬一自己也考過了呢。
三、考前須知
雖然初會是機考形式,但是一些常識,也是在考試前,務必搞清楚的。
1、報名時間
每年11月-12月,每個省份的報考時間不一樣,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在哪個城市考試,省得到考試的時候來回折騰。
注意:報名的時候在會計官網,記好自己的密碼。(不然打印準考證和查成績的時候都很麻煩)
2、考試時間
每年的5月份,一般是過完五一后的一兩個星期,心里有數的人,五一就不會出去瞎逛蕩了,先把證考下來才是關鍵。
注意:具體考試時間會在準考證上說明,比如上午,還是下午。(畢竟是機考形式,一下子幾十萬人報考,也沒有那么多監(jiān)考老師也電腦管夠hhh)
3、資格認證
在成績出來之后,會有證書認證環(huán)節(jié),一定不要錯過這個時間。一般都是證書郵寄,只要確定好自己的收貨地址就好。
四、考初會建議報班嗎?
如果你是會計專業(yè)的人,我肯定會說備考時間拉的長一點,因為好多知識點大家在上課期間是有接觸過的,只不過不成系統(tǒng)。
如果你是零基礎備考,我倒是建議你報個班,因為實務這門的計算涉及到很多會計方面的專有名詞,不吃透的話,做題很燒腦(可以說是做不出來)。
如果你是一個月短期備考,自學肯定是來不及,一門《經濟法》就夠你喝一壺的了,更別說還有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實務》了。
我正式開始備考時在四月份,清明節(jié)之后,因為前期仗著自己是會計專業(yè)的,就以為能輕松考過。但是做了一套真題發(fā)現,自己有很多知識點是欠缺的,就立馬報了高通過率的氫虎財考,畢竟我報了名,也是想盡快把證拿到手。(班次選的是初級火箭班,大家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
報完班之后,我用倍速把基礎精講的課過了一遍,畢竟考試大綱中的知識點,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還是要快速跟老師過一遍。我比較喜歡老師這一點,比如負債這一章的知識點,重點考察哪幾個,愛出什么題型,在試卷上占多少分,他都會明打明告訴我,這樣我在做題和復盤的時候,側重點也很清楚。
而且,不管是基礎精講部分,還是專項練習部分,老師都是圍繞著提分去講的,不該丟的分數,不會讓我丟。我只要用心去聽老師講每節(jié)課,課下及時做對應章節(jié)的練習題之后,正確率保持在80%左右不成問題。
最后,報班還有一個好處,我不用擔心自己今天該學什么,也不用擔心自己在做題過程中不懂的題目得不到解決,助教老師都會幫我答疑解惑。
四、《經濟法》的復習策略
1、難度大嗎?
不大,就是需要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太多了,畢竟全部都是和法律相關的知識點,理論性很強,如果沒有理解透徹,很難把題目做對。
2、復習重點是什么?
經濟法主要分為稅法部分和非稅法部分,大多數重點內容都集中在稅法部分,比如個人所得稅,企業(yè)所得稅等內容,像其他稅法的重點不多。
3、具體復習方法是什么?
①基礎階段
以聽課和刷對應章節(jié)的練習題為主。
關于聽課和做題,我說三點:
<1>會預習
就算助教老師提前給你安排好每章節(jié)需要聽的內容之后,在具體聽老師講內容之前,也要用3-5分鐘把教材上的相關內容過一遍。
注意:聽課效率高不高,很大一方面取決于預習的好不好。
<2>會聽課
在聽老師講具體內容的時候,不要只是用耳朵在聽老師講,而是拿著筆在教材對應知識點旁邊做好標記,比如圈關鍵詞、標記重難點。
注意:會不會聽課,決定自己課下要花多少時間去復盤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
<3>會做題
剛聽完課先不要著急去做初會必刷550上的基礎題,自己先拿著教材把各章節(jié)的內容過上幾遍,把老師講的內容變成自己的之后,再去做題效果會更好。
注意:聽完課就去做題,相當于白做。
②提高階段
對初會550題進行二刷,可以按照學科進行刷題,對錯題及時回顧復習,不單單只是這一個題,要記住相應的知識點。
把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容易混淆的知識點記下來,比如我當時就是把稅法部分的知識點整理到筆記本上了,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看一看。
③沖刺階段
這個階段是備考的關鍵期,開始做歷年真題和之前刷題過程中的錯題。
必考知識點的理論知識要背起來啦,知識點背的越熟練對做選擇題和判斷題越有幫助。
而且,做歷年真題的時候,可以穿插著手機app上的專項練習題去做,把自己真題中做的不好的知識點,通過做專項練習題去掌握一下。
注意:
不要只做紙質版的真題,適當做幾套機考模擬題,畢竟提前熟悉考試系統(tǒng),到了考場上才不會慌。
五、《實務》如何拿下?
1、考試重點章節(jié)
第三章的流動資產和第四章的非流動資產是考試的重點所在,每年必考,其次就是第五章的負債,第七章的收入、費用和利潤,也是考察的重點。而且,這些章節(jié)的內容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只有前面基礎打扎實了,后面學的才會很輕松。
2、復習策略
①先把教材上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過一遍
具體聽課方法和《經濟法》是一樣的,而且,筆記一定要好好做,不建議拍照、截圖什么的。寫一遍就等于記一遍,要用心才能深刻。
②做章節(jié)練習題對知識點查缺補漏
如果基礎打的牢固的話,一般10-15天就可以了,畢竟這一部分不是重點,在做題的過程中,熟悉做題節(jié)奏和磨合知識點才重要。
這個時候一定要分配好時間,因為有的人擅長記憶,有的人擅長做題。根據自己的基礎,適當在某一科多一點時間,畢竟初會是要一次性考過兩科才算過。
而且,刷題的重要性我覺得不用再強調了。
③在做真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每天堅持各科目一套真題,堅持10天,每天都是初會考試。
剛開始做真題的時候,肯定是速度慢、錯題多、知識點混亂多種情況漫天飛,但是不要把這些次考試定義為自己最終的考試,一定要相信自己在真正考試中能考的更好。
而且,做套題和專項練習題的感覺就是不一樣,不要在一開始把做專項練習題的正確率強壓在真題上。
六、關于考試過程中遇見的問題
1、當你剛做題沒多長時間,可能就有人已經寫完交卷了。
這個時候,不需要理會,穩(wěn)住自己的答題節(jié)奏,把題目做完就好了。
2、在做題的時候,可能有不會的題
一定要在演草紙上寫一下題號,所有題都答完之后,再去做沒做的題目。
切記,
心態(tài)一定要放正!
心態(tài)一定要放正!
心態(tài)一定要放正!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個時候心態(tài)很重要。
最后,麻煩點個贊叭~蟹蟹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