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002
單位要成立一個食堂,但是苦于沒有一個從事過后勤工作的人來負責。
就在領導發(fā)愁的時候,有人出了個主意:
單位剛好還有一個空編,不如到退役士兵中找找,如果誰曾在炊事班或者機關保障部門工作過,剛好既可以完成今年的安置任務也能找到一個食堂負責人。
因為這個單位各方面來說都還不錯,所以想進單位的退役士兵還有很多。
但是經(jīng)過多輪考察后,單位還是選擇了一個擁有特級廚師證,有六年后勤工作的一個退役士兵。
而這個軍士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是因為他有從事后勤保障工作的經(jīng)歷和能力,剛好和任務無縫連接也就接受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身邊時常發(fā)生。
我們常常感慨,怎么這些退役士兵默默無聞最后都到了好單位?
可能他們不知道,這些士兵身上有一種“歷”很突出,被看上,自然就被看上喜歡了。
那么對于退役士兵的安置來說,究竟哪些“歷”更受關注和喜歡?
哪些“歷”更值得我們去準備和擁有呢?
我結合自己的觀察和退役戰(zhàn)友的得失,認為這“四歷”最重要,越厚越好、越高越好、越多越好。
能力。
能力自然是排在第一位的,無論是你在服役期間得到的榮譽,還是相關的證書,都是個人能力的體現(xiàn)。
雖然安置過程中,也有依靠資源取得成功的例子,但是更多的單位看重的還是個人的能力,以及給單位帶來的幫助。
曾經(jīng)有個軍轉干部,個人能力一般但是想辦法還是進了單位。
他以為有背景自然一帆風順,但是沒想到單位看重的還是能力,所以他一直被忽視和忽略,讓他很是郁悶。
而很多單位也說,無論是退役前的服役能力,還是安置后的工作能力,都是退役士兵的立身之本,是真正的硬通貨。
所以筆者還是建議大家,服役期間要多多提高自己的能力,無論是本身的崗位任職能力,還是安置后的工作能力。只有能力強,自然在單位干得好、進步快。
學歷。
學歷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學歷卻是萬萬不能的。相對其他而言,學歷在退役士兵的安置中,直接的關系不大,沒有什么加分項或者待遇。
但是學歷對于退役士兵的進步和發(fā)展來說,卻往往能成為一個亮點和轉折點。
雖然很多時候,退役士兵的崗位往往是工勤崗或者普通工人,但是如果你的學歷很高很過硬,在接收后的崗位安排、調整,乃至其他方面都有幫助。
所以筆者建議戰(zhàn)友們,在退役前盡可能提高提厚自己學歷,不管是全日制還是自考函授,肯定沒壞處。
安置后,有機會也要多學一點,較高的學歷對個人發(fā)展更有利。
經(jīng)歷。
這里的經(jīng)歷,主要指的是服役經(jīng)歷,包括自己的崗位任職經(jīng)歷,工作經(jīng)歷等。
經(jīng)歷,記錄的是一個軍人在服役期間的服役過程,反映的是一個軍人服役期間的具體表現(xiàn)。
在接收單位不了解的情況下,經(jīng)歷的厚實程度往往就能成為一個退役士兵命運的轉折點,留下第一印象。
同時,經(jīng)歷的豐富厚實程度,對你的安置過程也有直接影響。
比如你如果有作戰(zhàn)經(jīng)歷,大項活動的工作經(jīng)歷,參加培訓比武的經(jīng)歷,不但你的安置接收會加分,而且更能吸引單位的目光得到認可,占得先機。
所以筆者建議,在服役期間不要躺平圖安逸。舒服一時爽,退役后就后悔。
有機會就要多干、多練、多想、多努力才行,讓你的經(jīng)歷豐富厚實一些。
履歷。
記得曾經(jīng)有士兵說,當不當骨干,工資一分不少,但是少操心很多。
于是有人不愿意當骨干,有人愿意當普通老兵。
這種選擇無可厚非,但是筆者建議如果你有機會,這些骨干、負責人的機遇還是要抓住,讓自己的履歷豐富一些。
履歷,往往就是一個人履職的經(jīng)歷。
對于退役士兵來說,班長、副班長,或者代理排長以及負責人等,都是履職的主要方向。
擔任這些職務,必然要擔責要付出很多,但是也必然收獲很多。
這些收獲,可能服役期間看不到,退役過程中看不到,但是到了新單位后絕對有作用:
會讓單位了解你、看重你,會讓你獲得先機和優(yōu)勢。
如果有任務剛好你的履歷相適合,自然這個單子、位子和機會就會屬于你,至少也納入考察范圍。
能力、學歷、經(jīng)歷、履歷,這四個方面記錄反映著一個退役士兵的服役歷程,也是其實力的體現(xiàn)。
雖然安置是硬任務,實力不夠也能安置到位,但是如果我們夠硬核,自然會安置的更好更順暢,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