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中國大學(xué)世界排名情況怎樣以及中國哪些大學(xué)比較好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所關(guān)心的問題,以下是US News世界大學(xué)排名機(jī)構(gòu)最新公布的中國大學(xué)世界排名名單,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華大學(xué),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學(xué),排名第三的是香港大學(xué),以下是具體榜單,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大學(xué)世界排名【2020US News版】
排名 | 世界排名 | 學(xué)校名稱 | 所在地 |
1 | 36 | 清華大學(xué) | 中國 |
2 | 59 | 北京大學(xué) | 中國 |
3 | 100 | 香港大學(xué) | 中國香港 |
4 | 113 | 香港中文大學(xué) | 中國香港 |
5 | 122 | 香港科技大學(xué) | 中國香港 |
6 | 128 | 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 | 中國 |
7 | 136 | 上海交通大學(xué) | 中國 |
8 | 157 | 浙江大學(xué) | 中國 |
9 | 168 | 南京大學(xué) | 中國 |
10 | 171 | 復(fù)旦大學(xué) | 中國 |
11 | 173 | 香港城市大學(xué) | 中國香港 |
12 | 186 | 國立臺灣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3 | 200 | 香港理工大學(xué) | 中國香港 |
14 | 208 | 中山大學(xué) | 中國 |
15 | 245 | 華中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16 | 249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17 | 279 | 同濟(jì)大學(xué) | 中國 |
18 | 285 | 武漢大學(xué) | 中國 |
19 | 311 | 東南大學(xué) | 中國 |
20 | 332 | 北京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21 | 332 | 廈門大學(xué) | 中國 |
22 | 336 | 華南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23 | 338 | 湖南大學(xué) | 中國 |
24 | 343 | 西安交通大學(xué) | 中國 |
25 | 358 | 國立清華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26 | 36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 | 中國 |
27 | 374 | 南開大學(xué) | 中國 |
28 | 388 | 中南大學(xué) | 中國 |
29 | 388 | 蘇州大學(xué) | 中國 |
30 | 395 | 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 | 中國 |
31 | 402 | 天津大學(xué) | 中國 |
32 | 427 | 山東大學(xué) | 中國 |
33 | 444 | 大連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34 | 454 | 華東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35 | 469 | 四川大學(xué) | 中國 |
36 | 472 |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37 | 477 | 華中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38 | 485 | 北京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39 | 497 | 吉林大學(xué) | 中國 |
40 | 507 | 電子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41 | 536 | 武漢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42 | 556 | 北京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43 | 563 | 上海大學(xué) | 中國 |
44 | 567 | 重慶大學(xué) | 中國 |
45 | 571 | 蘭州大學(xué) | 中國 |
46 | 575 | 澳門大學(xué) | 中國澳門 |
47 | 584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xué) | 中國 |
48 | 589 | 西北工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49 | 589 | 香港浸會大學(xué) | 中國香港 |
50 | 595 | 華東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51 | 595 | 國立中央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52 | 599 | 北京交通大學(xué) | 中國 |
53 | 599 | 北京化工大學(xué) | 中國 |
54 | 605 | 中國石油大學(xué) | 中國 |
55 | 605 | 國立成功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56 | 624 | 南京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57 | 624 | 中國人民大學(xué) | 中國 |
58 | 663 |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59 | 685 | 深圳大學(xué) | 中國 |
60 | 685 | 南方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61 | 698 | 福州大學(xué) | 中國 |
62 | 69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 | 中國 |
63 | 702 |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64 | 715 | 江南大學(xué) | 中國 |
65 | 719 | 國立交通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66 | 739 | 南京工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67 | 743 | 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68 | 752 | 西南交通大學(xué) | 中國 |
69 | 755 | 東北大學(xué)(中國) | 中國 |
70 | 755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71 | 763 | 北京工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72 | 786 | 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73 | 794 | 中國海洋大學(xué) | 中國 |
74 | 794 | 鄭州大學(xué) | 中國 |
75 | 798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76 | 808 | 東華大學(xué) | 中國 |
77 | 810 | 南京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78 | 819 | 南京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79 | 819 | 西北大學(xué)(中國) | 中國 |
80 | 819 | 中國醫(yī)藥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81 | 827 | 河海大學(xué) | 中國 |
82 | 827 | 國立中山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83 | 833 | 上海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84 | 833 | 國立陽明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85 | 837 | 北京郵電大學(xué) | 中國 |
86 | 841 |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87 | 847 | 哈爾濱工程大學(xué) | 中國 |
88 | 855 | 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89 | 860 | 渤海大學(xué) | 中國 |
90 | 864 | 臺北醫(yī)學(xué)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91 | 879 |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92 | 885 | 西南大學(xué)(中國) | 中國 |
93 | 893 | 華北電力大學(xué) | 中國 |
94 | 904 | 南昌大學(xué) | 中國 |
95 | 904 | 香港教育學(xué)院 | 中國香港 |
96 | 911 | 福建農(nóng)林大學(xué) | 中國 |
97 | 911 | 國防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98 | 914 | 暨南大學(xué) | 中國 |
99 | 914 | 長庚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00 | 925 | 山東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101 | 928 | 廣州大學(xué) | 中國 |
102 | 931 | 東北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03 | 938 | 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104 | 941 | 南京郵電大學(xué) | 中國 |
105 | 945 | 曲阜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06 | 945 | 國立臺灣師范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07 | 951 | 首都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108 | 951 | 第四軍醫(yī)大學(xué) | 中國 |
109 | 961 | 杭州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10 | 963 | 中國藥科大學(xué) | 中國 |
111 | 972 | 浙江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12 | 981 | 青島大學(xué) | 中國 |
113 | 987 | 南方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114 | 992 | 湘潭大學(xué) | 中國 |
115 | 1014 | 國立中興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16 | 1029 | 山東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17 | 1044 | 陸軍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118 | 1044 | 華南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19 | 1044 | 澳門科技大學(xué) | 中國澳門 |
120 | 1059 | 中國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121 | 1059 | 上海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122 | 1063 | 山西大學(xué) | 中國 |
123 | 1068 | 天津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124 | 1078 | 高雄醫(yī)學(xué)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25 | 1100 | 江蘇大學(xué) | 中國 |
126 | 1112 | 廣東工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127 | 1125 | 上海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28 | 1133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129 | 1144 |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130 | 1148 | 云南大學(xué) | 中國 |
131 | 1153 | 武漢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132 | 1156 | 陜西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33 | 1156 | 濟(jì)南大學(xué) | 中國 |
134 | 1162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35 | 1168 | 揚(yáng)州大學(xué) | 中國 |
136 | 1176 | 汕頭大學(xué) | 中國 |
137 | 1183 | 第二軍醫(yī)大學(xué) | 中國 |
138 | 1199 | 江蘇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39 | 1199 | 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 | 中國 |
140 | 1199 | 國立政治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41 | 1205 | 武漢工程大學(xué) | 中國 |
142 | 1207 | 上海海事大學(xué) | 中國 |
143 | 1215 | 湖北大學(xué) | 中國 |
144 | 1215 |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145 | 1241 | 廣西大學(xué) | 中國 |
146 | 1259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47 | 1262 | 浙江工商大學(xué) | 中國 |
148 | 1264 |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149 | 1266 | 輔仁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50 | 1270 | 河南大學(xué) | 中國 |
151 | 1272 | 浙江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152 | 1272 | 國立中正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53 | 1275 | 首都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54 | 1275 | 天津工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155 | 1278 | 西南石油大學(xué) | 中國 |
156 | 1280 | 寧波大學(xué) | 中國 |
157 | 1283 | 廣州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158 | 1283 | 溫州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159 | 1287 | 安徽大學(xué) | 中國 |
160 | 1300 | 天津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161 | 1303 | 國立東華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62 | 1316 | 安徽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163 | 1316 | 長安大學(xué) | 中國 |
164 | 1326 | 重慶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165 | 1329 | 新疆大學(xué) | 中國 |
166 | 1333 | 貴州大學(xué) | 中國 |
167 | 1335 | 重慶郵電大學(xué) | 中國 |
168 | 1337 | 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169 | 1344 | 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170 | 1347 | 大連海事大學(xué) | 中國 |
171 | 1347 | 中山醫(yī)學(xué)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72 | 1351 | 福建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73 | 1351 | 太原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174 | 1355 | 青島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175 | 1355 | 上海海洋大學(xué) | 中國 |
176 | 1358 | 大連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177 | 1358 | 天津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178 | 1358 | 淡江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79 | 1363 | 湖南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180 | 1371 | 燕山大學(xué) | 中國 |
181 | 1376 |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xué) | 中國 |
182 | 1380 | 海南大學(xué) | 中國 |
183 | 1380 |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184 | 1384 | 常州大學(xué) | 中國 |
185 | 1384 | 河南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186 | 1384 | 昆明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187 | 1389 | 臺灣亞洲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88 | 1390 |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 | 中國 |
189 | 1399 | 長沙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190 | 1399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191 | 1404 | 黑龍江大學(xué) | 中國 |
192 | 1404 | 溫州大學(xué) | 中國 |
193 | 1409 | 華僑大學(xué) | 中國 |
194 | 1409 | 湖南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95 | 1409 | 華北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196 | 1417 | 河南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97 | 1420 | 逢甲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198 | 1430 | 江西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199 | 1434 | 內(nèi)蒙古大學(xué) | 中國 |
200 | 1438 | 中原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201 | 1440 | 中國計量學(xué)院 | 中國 |
202 | 1440 |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 | 中國 |
203 | 1445 | 沈陽藥科大學(xué) | 中國 |
204 | 1445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xué) | 中國臺灣 |
205 | 1448 | 安徽工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206 | 1448 | 廣西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207 | 1453 | 齊魯工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208 | 1455 |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209 | 1455 | 中南民族大學(xué) | 中國 |
210 | 1457 | 河南工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211 | 1457 | 南通大學(xué) | 中國 |
212 | 1461 | 江蘇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213 | 1464 |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 中國 |
214 | 1465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xué) | 中國 |
215 | 1465 | 西安理工大學(xué) | 中國 |
216 | 1465 | 延邊大學(xué) | 中國 |
217 | 1473 | 煙臺大學(xué) | 中國 |
218 | 1475 | 三峽大學(xué) | 中國 |
219 | 1480 | 安徽師范大學(xué) | 中國 |
220 | 1484 | 廣東醫(yī)科大學(xué) | 中國 |
221 | 1484 | 長江大學(xué) | 中國 |
222 | 1486 | 南華大學(xué) | 中國 |
223 | 1500 | 遼寧大學(xué) | 中國 |
清華大學(xué)
清華大學(xué)(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xué)和一流學(xué)科”,入選“基礎(chǔ)學(xué)科拔尖學(xué)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高等學(xué)校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xué)校學(xué)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為國內(nèi)九校聯(lián)盟、中國大學(xué)校長聯(lián)誼會、松聯(lián)盟和國際環(huán)太平洋大學(xué)聯(lián)盟、亞洲大學(xué)聯(lián)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xué)聯(lián)盟成員,被譽(yù)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清華的前身清華學(xué)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華”源于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shè)立的留美預(yù)備學(xué)校,其建校的資金源于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xué)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xué)。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xué)、私立南開大學(xué)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xué),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xué)。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xué)進(jìn)入新的發(fā)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xué)校院系調(diào)整后成為多科性工業(yè)大學(xué)。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fù)和發(fā)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xué)。
北京大學(xué)
北京大學(xué)(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xué)和一流學(xué)科”,入選“基礎(chǔ)學(xué)科拔尖學(xué)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高等學(xué)校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xué)校學(xué)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為國內(nèi)九校聯(lián)盟、松聯(lián)盟、中國大學(xué)校長聯(lián)誼會、京港大學(xué)聯(lián)盟和國際環(huán)太平洋大學(xué)聯(lián)盟、21世紀(jì)學(xué)術(shù)聯(lián)盟、亞洲大學(xué)聯(lián)盟、東亞研究型大學(xué)協(xié)會、國際研究型大學(xué)聯(lián)盟、東亞四大學(xué)論壇、國際公立大學(xué)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xué)聯(lián)盟成員。北京大學(xué)創(chuàng)立于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xué)堂,是中國近現(xiàn)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xué),創(chuàng)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jī)關(guān)。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xué)。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xué)和私立南開大學(xué)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xué),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xué)。1946年復(fù)員返回北平。1952年經(jīng)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成為以文理基礎(chǔ)學(xué)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xué),并自北京城內(nèi)沙灘等地遷至現(xiàn)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yī)科大學(xué)合并,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xué)。